开启“鄞州非遗馆”的传统文化之旅 —— 马新观学习社开展宁波乡村博物馆系列调研活动之三

发布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10



   “非遗文化瑰宝再现,传统记忆闪耀光芒”。近日,马新观学习社的成员与指导老师李淑瑛,来到了乡村博物馆“鄞州非遗馆”,这是系列调研活动的第三站。

   鄞州非遗馆于2022年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是宁波首家以非遗保护传承为主题的场馆,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西江古村。鄞州非遗馆为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室内展示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设六馆,馆内陈列了鄞州区的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和市级非遗等20多个非遗项目。

   一号馆为骨木镶嵌、宁波金银彩绣、宁波朱金漆木雕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二号馆为瓷画艺术、钉碗技艺、灰雕、面塑、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三号馆为箍桶制作技艺、传统佛雕、锡制品制作技艺、农渔船制作技艺;四号馆为手工画装裱技艺、大岙布龙、鄞州竹编、彩灯扎制;五号馆为吉祥绣鞋、虎头鞋、剪纸、香包、鄞州区传统插花;六号展为陆氏伤科、小儿针灸、钟氏内科医术、草药采制技艺等。

  

 马新观学习社在鄞州非遗馆合影留念


    鄞州非遗馆内每个项目都有1-2位传承人在现场进行示范和讲解,并带领大家亲身体验制作过程。走进一号馆,同学们被琳琅满目的金银彩绣吸引住了。“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著名学者赵朴初曾这样形容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大家围在金银彩绣传承人身边,看着传承人灵巧地将金银和各色丝线绣到丝绸制品上,形成各种精美图案的绣品,无不惊叹她的技法。她热情地向大家介绍:“金银彩绣以盘金和填金为主,充分调动了材料的特性与工艺特性,增强了图形的质感与空间感。大面积金银色使用,使得各种颜色在同一个画面上和谐共处,表现出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追求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构成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  


 金银彩绣制作


   在二号馆钉碗技艺桌前,一位小朋友正在体验瓷珠制作,看到哥哥姐姐们鼓励的眼神和手中闪动的相机,这位年仅3岁的小朋友非常认真地挑出了漂亮的珠子,在传承人耐心地指导和大家的夸赞声中进行了一番“大制作”。很快,一串独具风格的手链就制作完成了。


 小朋友体验瓷珠制作


   在五号馆,同学们被虎头鞋制作的桌台吸引住了。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制作的童鞋,从汉唐的武士虎头靴演化而来。传承人冯香云向大家介绍:“虎头鞋既有使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老虎为百兽之王,民间常以虎来作为孩子的伴生物,除驱邪镇定的作用外,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虎虎生威之意。”


 虎头鞋制作


   “我们的香包都是亲手制作的,从种植草药到缝合布料,都是纯手工”,香包制作工艺传承人说道。每个香包里面都被传承人塞入了鼓鼓的艾草、薰衣草等草药,她小心地拿出几个铁盒子,里面装满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香包,宁静悠久的味道在人群中散开,香包里装的不只是药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古老传承。

   “大岙布龙”第五代传承人任国夫老师热情地邀请同学们体验了一把舞龙的乐趣。“锦绣中华,龙有传人”,这不仅仅是一句舞龙时的口号,还是任国夫一直坚持舞龙的原因。“舞龙要从娃娃抓起”,这一直是任国夫强调的,所以每当非遗馆有年轻人或小朋友参观时,任国夫总是会悉心指导他们体验。“为龙年舞起来,争做龙的传人,大家在新的一年加油!”


 成员们体验舞龙魅力


   鄞州非遗馆的工作人员冯晶晶向同学们介绍了鄞州非遗馆创建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她说:“目前,泥塑、骨木镶嵌、刺绣等体验项目非常受欢迎,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体验。很多学校与鄞州非遗馆有合作,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来这里实践。不少非遗项目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比如用金银彩绣工艺点缀旗袍和丝巾,陈伟明先生制作的国际范骨木镶嵌箱包,都广受好评。”


 鄞州非遗馆工作人员冯晶晶向成员们介绍非遗馆情况


   通过此次参观和调研,同学们看到了宁波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取得的成果,也在香包制作和舞龙时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意义。同时,大家也对鄞州非遗馆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以扩大体验场所,增加特色体验活动;多举办展览活动,全方位展现非遗文化;丰富和扩大与鄞州区大中小学的合作形式和项目;与现代科技结合,搭建数字展示和体验平台;打造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新媒体传播平台,让鄞州非遗馆进一步“出圈”。

   鄞州非遗馆对成员们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宁波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青春之力传播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