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网络与新媒体系组织全体师生开启为期一周的2023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摩学习活动。2023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于记者节前夕即11月7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启动仪式,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记者的行与思”。
网媒系组织全体教师观摩、研讨大讲堂中的优秀作品,走近新闻最前沿,丰富教学案例;同时任课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对大讲堂中展现的新闻记者职业精神以及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捕捉新闻信息的能力等专业技能进行“身临其境”的解读,生动、多元的课堂讨论课深受学生喜爱。通过一周的观摩学习,全系师生感慨颇多,不吐不快……
观摩学习现场
师生感悟
老师们说
新闻传播学科要思考自身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性价值,要以重新再出发的意识,面对新技术的结构性改造、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使命、全球化的深刻变局,从学科的内部结构、学科的社会功能、学科的国家责任三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娄炜利老师
本次“大讲堂”,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从媒介融合、记者成长、深度报道等角度讲述了中国传媒人的新闻实践。尤其在国际传播板块中,大家提到要创新话语表达,不断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效能。这些内容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提出宝贵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金麟老师
“大讲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传播实践,讲述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故事,架起了学界和业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很好地将新闻一线实践融入新闻传播课堂教学,深化了学生对于扎根基层、深入调查的理解和实践。——刘苏芬老师
观看“大讲堂”后,我被一线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们践行“四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传递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其系列课程也让我们感受到在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使命担当。——余显仲老师
同学们说
通过观看“大讲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为记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成为一名优秀记者所需具备的能力。作为镜头背后的媒体人,记者要为自己的职业使命而战,要以善良为原则传播真实。而作为未来新闻人的我们,更应该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遵守真实原则,还原事实真相,在舆论风波中始终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贾欣媛 网媒211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大讲堂”给了我们方向:要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思考。记者,要始终要走在学习的道路上,加大知识储备,提升政治理论素养;记者,应该闻风而动、深入现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获取一手资料;记者,是事实和思想的架桥人,要用正确的是非观念将新闻价值不断传播,将情感融入报道,将思考带给人们。——张紫瑜 网媒211
在信息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新闻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守职责,正确引导舆论发展,用话筒诠释公正正义,用笔尖捍卫事实真理,用热爱坚守和践行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在坚持真实报道的同时,如果能够将故事中的感动传递给读者,并引导读者去反思,那么我们才算是真正地尽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分。——郭文博 网媒212
在《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中,姜超楠记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远地区孩子们的生存状态,报道充满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度的人文关怀。她的此次分享也让我对新闻传播有了更深的理解。新闻记者不仅是记录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能传递了信息,也能广泛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任溢文 网媒22A12
《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这篇报道跨度长达15年,姜超楠记者带着溜索女孩这个故事的力量和感动一次次出发,架设自己心中的那座新闻理想之桥。“讲好故事是记者的本分”,她通过探寻大山深处女孩的成长之路,以个体微观之变洞见中国宏观之变,叙事风格朴实亲切,有感人的细节画面,有时空跨越的理性呈现,也有温情而正面的人物塑造,力度与温度兼具,引发受众共情共鸣。——袁靖轩 网媒22A12
新闻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更应该恪守本职,永记初心。在“大讲堂”中,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们不仅分享了他们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经验和教训,也分享了做好主题宣传的方式方法,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梁辉航 网媒22A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