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煜,汉语言文学171班副班长,曾任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校红十字会宣传部主任、校自理会办公室副主任、阳光“1+1”社团社长,一个身兼数职、工作勤恳、与人为善的开朗女孩,曾多次被评选为浙江万里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在全民抗疫期间,沈子煜积极参与社区、学校的抗疫志愿工作,2020年5月和11月,沈子煜分别获得了校“青春防疫优秀志愿者”和“最美战疫志愿者”荣誉称号。
疫情之下,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显得尤为冷清。行走在江苏省兴化市昭阳街道上,却能看见一些忙碌的身影,抗疫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戴着红袖章,奔走在最前线。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加入这场“战疫”来守护家园。
沈子煜,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从2020年春节后开始在昭阳街道执勤,她说:“社区是防疫工作的第一线,我作为社区的一员,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保障小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责任,必须发挥好‘守门员’的作用。”沈子煜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到岗,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以后开始配合小区工作人员登记、量体温等等工作。
父母支持,决心志愿
疫情来临之前,沈子煜正趁着寒假在家中认真学习,备战考研。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人们包裹在恐惧和焦虑之中,在大多数人决定待在家中随时关注疫情状况时,她却在这个时候心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事实上,志愿者这份特殊的工作是沈子煜一直以来都很热爱的,每年她都会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类志愿活动,2019年的暑假,她还曾报名参加浙江省红十字大学生骨干训练营的志愿者活动。
沈子煜父母在知道了女儿的想法之后,虽然没有强烈反对,但还是担心女儿的安危,希望她好好待在家里。不过沈子煜依旧坚持,每天劝说着父母,不断告诉他们自己的意愿,父母终于妥协。母亲偶然在朋友圈中看到“先锋泰州”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招募社区抗疫志愿者的推文,便立马转发给了沈子煜。看到消息后,2月8日上午,沈子煜便提交了报名的相关信息。2月9日,她就在江苏省兴化市昭阳街道景范社区正式开始了志愿工作,她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开放小区门口登记进出社区的车辆信息,检查车内成员的身体状况,核对小区内住户的住址以及宣传防疫知识。
这样的一天,是每一天
被窝是上帝在人间开的分店。冬天摆脱对被窝温暖的眷恋更是尤为困难,但沈子煜坚持每天早起七点半到岗工作。沈子煜第一天的工作就是协助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发放家庭出入证。特殊时期凭借此证,每户家庭两天可出去一个人购买生活必需品。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沈子煜还加入了排查外来人口的行列。这不仅要入户记录外来人员的身份信息,阻止外来车辆的进入,还要测量每一个人的体温,如有发热情况就需要立即汇报;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居民说明疫情严重性,劝说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同时也要劝阻住户不集聚聊天,尽最大可能保证居民安全。在排查过程中,沈子煜需要对不符合入驻条件的居民进行规劝,让他们返回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配合的人员,但沈子煜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最大程度保障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沈子煜志愿工作期间,有一个小区的情况比较特殊。那个小区的门口就是超市,人流量较其他地方更为密集,风险指数更高。小区中的老年人也因为出入限制不能亲自到超市购买物资,他们经常会将零钱交给志愿者,请志愿者帮忙跑个腿,志愿者从超市里买完所需物资后再将东西和找回的零钱通过大门递进来,以此解决他们物资短缺的问题。这样忙碌的一天,却是沈子煜每一天的常态。作为志愿者的她可以退缩,但仍选择义无反顾奋勇当先,志愿服务在一线,做疫情防控中的“逆行先锋”。
一份坚守换一份温暖
“吃早饭了吗?”“这么早工作,辛苦了!”在志愿服务期间,沈子煜也收到了许多小区居民们的关心呵护。热心的奶奶们还会为辛苦站岗的志愿者们送上暖暖的热水。在寒风凛冽中,这一杯暖暖的热水也从胃暖到了心里。由于担心志愿者们中午没饭吃,居民们还贴心地送上了泡面等食物。
“这段时间里,我和小区门口的保安、交警还有同样做志愿的哥哥姐姐们成为了朋友。在门口站岗的警察、党员代表和保安每天晚上还要轮流执勤,晚上住在小区门口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面,他们为了居民的安全都付出了很多,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看着一个个在疫情面前默默奉献的人,沈子煜内心的感动与敬仰也油然而生。
沈子煜在大三时担任我院学生会主席,还是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本学期初,她又报名成为了“专升本”迎新的抗疫志愿者。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次疫情中主动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起到了一个极好的表率作用。在沈子煜的带动下,她的表弟很受鼓舞,也报名参加了抗疫志愿活动。
“其实吧,我只是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那一份小小的力量。”沈子煜笑着说。
疫情当前,众志成城。沈子煜主动投身到这场疫情防控的战争中,她坚守卡点,做好宣传工作,驻守在社区第一线,用自己的执着与担当守护着社区居民们的平安与健康,用行动诠释着志愿者精神。
文|江琳璐 陈心燕 周懿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