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从2021年暑假开始,策划了“行走的红色教育”活动,鼓励全体党员教师探访红色基地,重走红色足迹,用脚步重温先烈的光辉历程。
活动开展以来,教工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响应,纷纷利用暑假时间访古村、探古巷,参观革命纪念馆,考察革命遗址。从灵魂深处,感受先烈救国之难和创业之艰。
马嘉老师实地探访兰州红色地标黄河第一桥。黄河第一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补修而复通。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桥”。孟玲老师再次考察了杭州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倾力之作,1937年9月26日通车,却因战争历经劫难。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步道临江听涛。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
黄永前老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深入慈溪五姓村,拍摄新四军红色足迹,参观五姓村抗战纪念馆。一路上给学生讲抗战故事,讨论中国红色道路何其艰难,何以成功。师生同访,共沐革命荣光。
娄炜利老师寻访宁海梅花村会议遗址后,感慨良多。梅花村会议成为浙东以及台属地区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梅花村会议遗址是一个有着非凡意义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她那崇高的品质和坚贞的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与灿然的文明。
庞燕老师寻访的是鄞州区的四零一洞天。四零一洞天又称四零一指挥工程。指挥部位于鄞州区章水镇细岭村与半坑村之间的山麓间,距宁波市区约50公里,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京军区建设的战备设施——国防坑道。
李淑瑛老师参观的金维映故居位于浙江省岱山县高亭镇,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维映,中国共产党舟山地方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舟山籍杰出女革命家,李铁映之生母。
余显仲老师、戎彦老师参观了被称为浙江红旗第一飘的三门县亭旁起义纪念馆。1928年,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亭旁起义,创建了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60年后建立了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及黄豹山包定烈士塑像。现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被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重点保护单位。
王翠荣、裘杰、王雅灵、程艳林、黄峥等多位老师赴贵州省兴义市重走“二十四道拐”。“二十四道拐”在晴隆县城南一公里处,因有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而得名。这里曾因美军随军记者的一张照片闻名全球,又曾因地点众说纷纭而隐没于群山之间,至2002年才由研究滇缅抗战史的专家戈叔亚探访后定位确认。2015年,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二十四道拐”以其标识的特殊,被评定列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老师们拍下抗战公路的照片以作纪念。王雅灵老师在寻访中还拍下宁波对口援建的贵州村寨现况(图13),宁波的援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化为美丽的现实。
王憬晶老师在寻访绍兴千年古村东澄村梯田的时候,拍摄到种植有“庆祝建党100周年”字样,全国人民喜迎建党100周年的热情跃然纸上。
尚帅老师参观重庆曾家岩周公馆的时候拍下这张图片。周恩来总理小时候曾在重庆曾家岩书院学习过,并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
刘苏芬老师带着孩子参观了长沙市的杨开慧故居。杨开慧这位女战士用她短短29年的生命,谱写一曲辉煌壮丽的人生华章。她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激励着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向这位女中豪杰、革命英雄致敬。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寻访红色文化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元化。刘勇老师参观了烟台红色文化VR展馆。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用VR技术与游客互动,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畏和深切缅怀,教工第二党支部教师用自己的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用心去寻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