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蔡贻象教授来我院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11


学术意义上的美学生活是什么?美学经济有什么样的应用意义?美学经济如何赋能应用性学科的发展?

43日,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蔡贻象教授以《美学经济中的美好生活》为题的讲座为我院中文系教师、哲社实验室负责人及成员、部分学生道出答案。


 

  什么是美学生活?” 蔡贻象以该问题引入,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有质量的‘好生活’和有品质的‘美生活’,前者现实基础,而后者是理想升华。美学生活可以理解美的生活和审美地生活。”

随后,蔡贻象聚焦由家具开始的中国美学经济,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举例分析。他指出,美学经济是一种思维模式,是用经济的角度看美学的生产特性,用美学的角度看文化的消费特性,满足中国式美好生活的“中国方案”的新模式。他谈到,美学经济奠定了美好生活的合法性,构建了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自信,也拓宽了美好生活的想象空间。



中国人的美学传统深植于哲学与生活实践之中。” 网媒23A1班的马诗昀收获颇丰,她认为,自然不仅是美学艺术的审美对象,更是一种精神归宿。诗人高濂、袁枚从自然美景中感受闲适的气息,阐释心中对美学的向往亦是如此。

网媒23A1班的项禹滔针对过去与现在对“美”的不同追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蔡教授从真正‘美’的角度阐述了美好生活是一种视觉感受的美好,我也突然发现其实现在的人真的已经开始追求‘美’的感受了,美好生活的定义不只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服务和感受。”

开放我们的感官,要去体验生活当中的美,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主要的是用心灵去感受美。”中文系主任孙敏明谈到。美学是人对于这个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是无功利,美其实就融在我们生活里。

此次讲座旨在通过对于美学经济的分析,以学术应用与学科发展的角度拓宽思维,从而改变选题模式,扩大选题范畴,以此助推学院学生论文选题的丰富性与跨文化传播硕士点的发展。


人物名片

蔡贻象,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文艺学、文化创意学硕士生导师,温州市文化基因、文旅、非遗、美育等智库专家。学术方向为影视艺术、文化创意策划与文艺批评学。主持完成《“张艺谋电影”批评史》等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多项,出版《影视文化美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论文集6部,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主持完成温州市、各县市区委托的文化规划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