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新媒体报道?如何有效避免新媒体报道中的差错?如何在“挑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3月20日下午,在我院举行的宁波日报新媒体“挑刺”团队经验交流会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网办公室朱宗建、黄琼,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志强,网媒系主任张晓光、新闻系副主任李淑瑛、网媒系副主任余显仲及“挑刺”团队学生代表各抒己见,做经验交流。
“审校工作的核心在于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谈及在“挑刺”团队参与实践的收获,新闻学22A1班的王琳琳如是说。一年来,从最初以为“挑刺”仅仅是帮助修改错别字和调整标点到逐渐在思考中反复斟酌,发现隐藏在细微之处的错误,王琳琳付出了很多。面对金融、法律等涉及专业领域的稿件,知识的不足也促使她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敏感度与责任感。
新闻学22A1班的张艺龄同样收获颇多,“这份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语言文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我在阅读和写作时更加敏锐,能够迅速发现潜在的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她还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团队成员交流讨论,往往能拓宽思路,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张艺龄说道。
“挑刺”团队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在一篇篇优秀的新媒体稿件中汲取力量,学习稿件的结构与语言风格,在交流与互相学习中规避新媒体稿件中的常见错误。“这些课堂以外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辅助学生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老师们很是欣喜。”张晓光笑着说。
“审校工作让我对记者和编辑两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一年来,新闻学22A4班的梁珂华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新闻敏感,她将实践所学进行总结反思,反哺于自身的学业成长和职业规划,这也坚定了她想要从事新闻工作的选择。
“学生们的就业信心增加了。”李淑瑛说道。审校工作意义重大,它能够在学习之余为学生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将来进入媒体实习或工作奠定基础。“加入‘挑刺’团队,不仅仅能提升专业能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向着共同目标努力奋进的精神,也非常有助于学风的形成。”谈及学生们的变化,余显仲说道。
朱宗建、黄琼对我院“挑刺”团队给予肯定,他们希望同学们以优秀记者为榜样,在对标中不断进步。同时借助书籍辅助审校工作,加快审校工作的时效性与准确率,在审校工作中了解新媒体作品的写作方法,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审读媒体稿件既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要求,也为学生搭建了锤炼专业技能与涵养职业精神的成长平台。未来,陈志强希望同学们在审校工作中扎实基本功,不断提升新闻素养,同时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提高规范意识与总结能力,将实践所学运用于日常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