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为进一步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学科竞赛、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我院党委副书记戎巧露、中文系主任孙敏明、副主任梅庆生和王彩萍、王巧玲、朱小敏老师,前往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进行交流学习。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祎星、党委委员、副院长孔云、原院长韩伟表、中文系主任周驰觐、专业负责人胡世文等相关人员予以热情接待。
在交流座谈会上,张祎星总体介绍了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孔云详细介绍了各专业的建设经验,她强调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过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和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确保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周驰觐、胡世文进一步分享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经验,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见习—实习—研习”的分阶段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此外,学院还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了海洋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将地方文化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专业特色。
戎巧露在发言中表示,此次交流为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在专业认证、课程建设以及地方文化融入教学等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浙江万里学院认真学习和借鉴。她还提到,两校在学生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未来可在学生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孙敏明、梅庆生则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分享了浙江万里学院中文系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方面的困惑与探索,提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面临专业特色凝练、学科推进、课程设置、学生实践等方面存在问题,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还就选修课程设置、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科竞赛组织、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老师们分享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为浙江万里学院的老师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会后,大家走访了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以及学校图书馆。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为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双方今后更深入的交流合作打下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