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 寻访革命报人,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4-12-11 浏览次数:10


  近日,为了深入挖掘革命报人的光辉足迹,陈志强院长与张晓光老师带领毕业设计小组,踏上了一段特殊的寻访之旅一起走进革命老报人郑挥先生的家,记录了一段关于战乱岁月中新闻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郑挥,原名郑济侨,祖籍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19304月出生于上海,1945年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郑挥受家庭影响颇深,父亲创办和资助了抗日救亡刊物,兄弟姐妹几人都陆续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军后他进入新四军设立的华中建设大学(1946年后后并入山东大学)文艺系新闻班学习,毕业后先后被分配到《大众日报》社、《鲁中南报》社、《前卫报》社等单位工作,从事摄影与照相制版工作。


 

 郑挥先生家中摆放年轻时的照片


为了完成一次专业有深度的采访,毕业设计小组提前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调试好设备并再次熟悉采访问题,中途解决了麦克风使用和不同型号相机的参数调节问题。来到郑老家中后成员们第一时间寻找合适的机位,力求录制最清晰完善的画面,由于房间格局较为狭小,成员们一边与郑老沟通流程一边又进行了一番调试。

郑老家的客厅有着浓重的书卷气息,茶几上满是研究的古籍资料,书房书架更是诸多相关文献,95岁高龄的老先生仍是精神矍铄、侃侃而谈。郑老从儿时家庭环境讲到时局动荡,从参军革命讲到退休著书,言辞质朴恳切带着当地的口音,将那个年代的故事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郑挥先生接受采访

 郑挥先生向采访者展示资料


郑老向我们展示战争年代拍摄的旧照,他一手拿起封存极好的照片递到我们面前,一手在照片集上挨个指过去,这张是战士们在闲暇时的合影,那张是毛岸英同志陪同外国来使的照片……提到敌军轰炸频繁,郑老声情并茂,万分感慨:“那时候飞机一来警报一响大家就赶紧躲起来,东西都要藏好,然后等到敌人走掉再出来。”郑老叙述的声音精神而坚定,情绪激动时甚至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采访人员都不是宁波本地人,面对宁波老一辈人特有的口音,难免有听不懂的部分,但是都很容易地被带入郑老的故事中。

退休后,郑老致力于民信局史和中国早期邮政史的研究,三十年来笔耕不辍,其著作《民信局与信客史料考略》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出版。他带我们来到书房,向我们展示了办公电脑上最新的研究成果,甚至播放起过去年代的红歌《我们的连长何万祥》,高兴地跟唱起来。“我们记得在西北高原上,你离别了你的牛羊,走进革命的队伍——”,歌声悠扬,仿佛将人带回了几十年前动乱又质朴的年代,革命工作者们团结奋进。

战火纷飞的年代充满了血泪与混乱,社会氛围普遍低迷,作为新闻人在前线获取一手信息传达给后方的民众,打通了信息沟通的桥梁,为民众带去了胜利的希望与曙光。正是诸多革命新闻人默默无闻地为战事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每一篇报道、每一张照片都是极为珍贵的史料,这段口述历史更是为后世将事件细节一一生动展现。


 采访人员与郑挥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