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成功举办“30年回眸——数字化进程中的宁波记忆”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宁波日报、宁波出版社等业界专家,与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全体教师一起,聚焦宁波互联网发展的三十年历程,共同探讨数字化进程中宁波的发展变迁与新闻传播的未来趋势。
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志强在主持时,首先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业界与学界的深入交流,共同回顾宁波30年的数字化历程,探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为我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宝贵启示。
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林德操在致辞中,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学校的教学成果,并对研究生教育工作寄予了殷切希望,他说,行业指导教师的加入将为我校新闻与传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媒体人才。
在研讨会开始前,举行了浙江万里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行业指导教师聘任仪式,并为来自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各位专家颁发了聘书。
技术革新,引领生活新风尚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副总编辑邓少华以“技术迭代与生活变革”为主题,深刻剖析了互联网技术如何从一个新兴概念发展成为如今影响深远的社会力量。他说,从传统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的飞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无形中重塑了社会的工作模式与责任担当。
宁波日报主任编辑朱宗建在这一观点上做了延伸,他分享自己在宁波做论坛的经历,强调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团队合作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两位专家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大家一致认为,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媒体融合,探索转型新路径
随着讨论的深入,媒体融合成为热议话题。宁波出版社董事长袁志坚强调,当前人与媒介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使用与被使用”,而是走向了深度的共生与融合。他呼吁新闻研究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挖掘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规律与受众需求。同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几位专家也分享了他们在媒体转型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从客户端生态体系的构建到系统性变革的实施,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报网总编室主任吴育新就提出,应建立客户端全线生态体系,在拓展党政功能服务、增强民生问政服务、丰富社会刚需服务、技术引领和驱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努力。
在媒介转型方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甬派编辑部主任梅子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媒体的未来在于不断创新,无论是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还是用人机制,都需要进行彻底的革新。
宁波日报经济部主任易鹤则强调了当下媒体用人的变化,他表示“专精”对媒体人来说很重要,媒体工作需要热爱的加持,由热爱精进自己的专业。
舆论引导,担当社会责任
在谈及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报网理论评论部主任易其洋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舆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络媒体在政务服务、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数据隐私等社会问题。他呼吁媒体从业者应更加注重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公正性。
同样针对舆论引导问题,宁波日报都市报系副总主编杨静雅表示,当下在互联网舆论引导方面,需要的是事情的解决措施、流量干预、新闻的时效、新闻学知识等共同的作用。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地方新闻部主任俞永均则进一步提出,媒体应关注老年人、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新媒体使用的适老化问题,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影像力量,助力跨文化传播
在影像的传播效果方面,宁波日报新闻摄影部主任戚颢从短视频内容的角度分析,提出短视频应追求前面3秒抓住受众。宁波日报都市报系主任记者樊卓婧,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影像在新闻传播中的巨大力量。她说,一张照片、一段短视频往往能够迅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甚至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尤其是摄影和短视频等门槛低、传播效果好的形式,更易于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传递宁波的声音与故事。
中国自1994年正式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便以其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也见证了宁波这座城市的崛起与变迁。值此中国接入互联网30年之际,我院举办本次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更为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迪。学院将坚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媒体人才的目标,不断探索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径,为未来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