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进课堂 | 张晓风:在观察中寻觅文学之光,以爱的姿态探索生活

发布时间:2024-10-26 浏览次数:10


1025下午,著名作家张晓风邀来到浙江万里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以写作经验为主旨的讲座我校广大师生近180人聆听了报告,亲身领略了这位“教科书里的文学大师”现场魅力,深刻感受到她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收获满满。



张晓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江苏铜山,八岁那年随家人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张晓风早年就开始了文学生涯,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等身,尤以散文享誉海内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她的散文风格早期细腻纯真,中年以后深沉壮阔。张晓风的代表作包括《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不仅描绘了细腻的生活情感,还融入了家国情怀,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感悟。她的作品多次获奖,长盛不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同时也是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讲座伊始,张晓风老师便以“一碗蛇羹”为例引出主题,指出“人”和“人的养成”是一生一世的事。然后,张老师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而谈,声情并茂地说明写作需要“下本”,要积累足够的 “本钱”,而这需要学会多次观察,学会阅读跟历史有关的书,还需要积极探索,倾情投入,才能写出真正动人心的作品。张老师谈到了江孔殷、林建训乃至哥伦布等人的故事,还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条项链的故事,引出周美玉、林可胜等人事迹,充满了家国情怀,她自己在讲座中也几次动容,感人至深。



在讲座中,张老师还几次用粤语发声,声调抑扬顿挫,苍茫呜咽又豪气干云,充分显示了中文语言的魅力。她问同学们:“你对中国文字有多少爱和了解?它,是你的工具。”她指出中文的学习重点不在“字”,在“词”,强调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才能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除了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与文学感悟,张晓风老师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同学们传授了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她提到自己曾经因为父亲的调差而被迫离开台北,前往屏东女中学习因为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不得不四处寻找书籍来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她偶然发现了一本梁启超的演讲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页,却让她深受启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在屏东的日子里,她经历了从最初的气闷和不满,到逐渐适应和重新振作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意志,更让她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环境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她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和应对。她鼓励同学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同时,她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回馈社会。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张晓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张晓风老师耐心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并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和鼓励。她认为,每个人的文学之路都是独特的,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她鼓励同学们要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张晓风老师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为同学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她言辞恳切、情感真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同学们感受到了她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学们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将所学所得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热爱生活,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