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进课堂 丨弋舟与雷默的文学对谈:“与当代经典相遇”

发布时间:2024-10-19 浏览次数:12

2024年10月17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弋舟和雷默两位老师受邀来到文化与传播学院,为同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与当代经典相遇”的文学对谈。中文系孙敏明、汪广松等老师参加。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进课堂”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之一,对同学们来说,现场聆听两位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见解,意义非凡。


弋舟(右)和雷默(左)

 

雷默老师首先提出“关于作家第一部作品认定”的话题。一个作家对自己的处女作的认定其实是非常严谨的,比如弋舟老师在14岁时就向报刊寄送了作品,而他认为自己的第一步作品是将近30岁时所发表的《锦瑟》。弋舟老师说真正的创作应该是以认真的、专业的态度去写作,而之前都是准备和积累。

作为70后作家,两位老师经历了改革开放,亲历了社会高速发展的四十年,他们用文字生动地反映着时代的变革,而社会艺文风向的变化也造成了“小说的有效性”问题。  

两位老师不仅是作家也是文学刊物的主编,他们鼓励同学们多向各大杂志投稿。虽然当今时代信息碎片化严重,纸质阅读和深度阅读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中占比一再降低,网络文学盛极一时,泡沫阅读与AI算写横空出世,文学的生产开始变得轻易与泛滥。但老师们强调,永远不用担心“投稿行为落后于时代”,投稿既是对自我勇气的一种磨练,也是自己与伟大事物建立的一种联系,哪怕是退稿也让心灵得到了一种回应。而当他们作为编辑,其实非常希望从一大堆的稿件中发现那闪光的金子。雷默老师还特别说到,作家这个职业的准备工作要比其他职业长的多,他鼓励热爱文学的同学们要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沉淀自我,规划未来。

 


在对谈的过程中,两位老师谈笑风生,雷默老师自嘲,创作其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创作并不意味着要成为作家,能否成为作家并非自己刻意选择或计划可控,但文字永远是有温度的。

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对同学提出了读书的建议。无功利性的阅读是发掘文学魅力的最好途径,虽然人人都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但平静的阅读是对美好人性的唤醒。鼓励同学们在年轻时进行广博的阅读来建立健康的审美观。



而同学们要了解、评价一个短篇小说家,就不要单看他的一篇或名篇作品,而要看整本或全体,这才能反映作家这个阶段真实的状态。弋舟老师举例说,他在一个月里创作的两个短篇小说《随园》《出警》,雷默老师和他自己更喜欢前者,而后者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两个作品风格迥然,这也是对自己不同潜能的发现,两种风格合起来才是整体的自我。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两位作家的谈话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当代作家的人格魅力,而他们提出和探讨的“当代经典”问题也将引导同学们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探寻答案。


 

作家简介

弋舟: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曾获鲁迅文学奖等。

雷默: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宁波市作协副主席。曾获得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郁达夫小说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