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语言文学22级全体同学于53301教室开展了“诗教万里”——诗词讲解风采展示。参与的24位同学从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入手,录制成以诗词讲解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在此次活动中与大家分享。这是一次以学生为主角的古代文学课,也是一次专业能力与现代传播技能相融通的才华展示,以别开生面的新颖形式体现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宗旨。
许安然同学为我们拉开了东坡先生笔下的西湖画卷《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为苏轼被外放以后所写的名篇,表现了东坡先生的洒脱性格和开阔胸怀,他于山水之中寻觅,于内心深处探索,他的诗温暖了在他之后的每一个时代,无怪乎有人说:“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温安琪同学介绍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有“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之称的李清照身居闺中时期的作品。她以诗词为向导,带领我们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语之中,“红瘦”虽含有道不尽的惜花情,但那象征着盛夏来临的“绿肥”,却寄满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霍壮壮同学从李白的天纵奇才、人生的狂放恣肆讲起,以慷慨激昂、沉雄有力的口吻将《行路难》(其一)娓娓道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失意但不失望,苦闷但不苦志,他仍对仕途抱有希望,仿佛时光流转,他又变回了当初那个翩翩少年郎。人生道路,难免经历风雨的淬炼,山隘的阻拦,愿我们都像这位“谪仙人”一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贺思源同学讲述的《诗经·式微》以及《诗经·子衿》,让我们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聆听到了晚归人与倚楼人的两种心声。“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位晚归人是一名劳役者,白天服役,晚上耕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是一位倚楼人,在等待恋人前来相会。“不学诗,无以言”,《诗经》艺术牢笼千年,衣披万代,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又再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恨悲欢,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也是值得大家反复共情的千古佳话。
参与同学的作品精彩纷呈,有的从《春江花月夜》中的“月”阐发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哲思,有的从《长恨歌》来叙述人间的悲欢离合,有的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探究乌台诗案后苏轼的思想转变……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感悟了古典诗词的深邃意蕴,也通过大屏幕中领略了中文系学子的别样风采。
主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袁韵、余丹、张实龙三位老师进行现场点评,余丹老师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微课视频的整体质量之高超出了预期。“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古典诗词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滋养着青年学子的心田,将继续伴我们在万里征程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