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 文传学院召开第二期新进博士学术研究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4-04-24 浏览次数:41


 423日下午,文传学院召开第二期新进博士学术研究分享会,由去年入职我院的陈朝彦、孙宇两位博士教师进行分享。分享会由院党委书记马嘉主持。




毕业于上海大学的陈朝彦博士,作了主题为“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可能与路径”的分享。在她看来,诸如新闻传播学、电影学等人文学科,都是在文史哲的基础上,以经验性实践活动开始,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知识—权力关系和运作方式,因而有着特定的路径自带融合学科的本质。她以她的电影学博士论文选题以及过往、当前的男性气质研究经历为例进行佐证,以此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交叉研究的必然性。



现场,她着重介绍了自然科学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进行交叉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具体路径。这种必要性是当下人工智能等冲击下,新文科建设发展的必然回应。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科学可以提供给人文社科研究包括两方面的“援助”:首先,作为工具的使用。她介绍了当下数字人文的应用,这种方式可以将非数字的人文资料加工转换成为数字内容,更好地帮助人文学者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将其精力放在更高深的人文问题研究中;其次,是作为思维方法的引入。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思维与计算思维,引导人文学者从思辨的能力中扩展出观察和验证、问题的抽象和建模能力。



陈朝彦表示,人文社科同时也能够向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包括伦理学基础、文化研究基础与语言与沟通基础三方面的支持。


孙宇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在分享会上,他以 “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数字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为题与大家作了交流。他认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佳的核心原因在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即是培育基于大国市场规模的产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集群内“新主体——新连接”的产生,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集群新型创新关系网络的构建,进而为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他基于“核心层——支撑层——环境层”集群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对层级中要素互动以及层级间互动过程中“新主体”和“新连接”方式的引入,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案例,从核心、支撑、环节三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答思路和有关“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的具体方案。


 



最后,与会教师就两位新进博士分享的话题结合各自的科研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次分享,为各位老师在科研选题、科研方法、科研方向上都带来深度思考。